这节课,从“谈情说爱”开始……
有人认为高校开设爱情课,学生如果都将时间精力用在“谈情说爱”上,岂不是不务正业、本末倒置?事实上,我们不要古板地认为在课堂上“谈情说爱”不成体统。当爱情遇上心理学,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来和张晓文老师、熊婕老师一起谈一谈爱情心理课,以及背后更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月和8月,武汉理工大学的“爱情心理学”课程两次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开课,注册总人数突破20万。当问及授课教师之一、武汉理工大学心理学教师张晓文对此有什么感想时,她笑着说:“还好。”
身为一名“网红”老师,晓文老师凭借先期开设的“婚恋职场人格”一课积累了良好口碑。粉丝基础深厚,加上“爱情课”的名称较为吸引人,她对20万的数字并没有太惊讶。“情感教育非常有必要,但却在中国大学生中间非常少。学生找不到渠道接受比较好的情感教育。”爱情心理学以爱情为主线,主要讲的内容是心理学中的“亲密关系”。人在18岁到25岁的重要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和避免孤独。如果这一阶段任务未能完成,后面的任务很难整合。晓文老师认为:“爱情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放在大学阶段已经有点晚,但仍然可以亡羊补牢。”
提及社会上对于大学开设“爱情课”的质疑声音,晓文老师认为,一些爱情课程是片段化的,比如讲如何追女孩,虽然这样的内容吸引眼球,可是层次肤浅。而爱情心理学设计了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中涵盖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为什么一些女生容易遇到“渣男”?
晓文老师表示,女生遇到渣男,其本质可能是社会和家庭造成的部分女性独特的低自尊。“为什么部分男性可以轻易地通过打压的形式控制女性?这里我们探讨的内容已经从两性关系变成了自我成长。”
晓文老师开设的爱情心理学、幸福女孩都要听的心理学等课程,开课对象并不是心理学专业学生,更多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晓文老师表示,心理学本身是一个科学学科,相关心理学知识在中国的普及率非常低,但在西方,人人都学心理学。“现在心理学科学普及的渠道太少,我想做的就是用我的课来科普心理学,尽量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来讲真实深刻的心理学知识。”
爱情心理学课程采用的MOOC形式也让晓文老师感触良多。在第一次开课时,课程讨论区发言高达17万条,一些学生在讨论区的发言里从15岁的初恋讲到40岁的第二次离婚。如此活跃的课下讨论是不少MOOC难以企及的,效果也是线下课程无法取代的。晓文老师感到自己在做的工作更像是一人对10万人的大型心理辅导。
另外,这门课程的价值也受到其他高校的认可。与武汉理工大学一样男女比例较为悬殊的理工类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将爱情心理学列为本校学分课,学生可以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修课获得学分。
被学生冠以知性优雅风格的另一名爱情心理学课程主讲人、武汉理工大学心理教师熊婕,回忆起刚开始将爱情心理学作为一门课来讲时,学生会问,老师,你是不是情场高手?她笑道,如果算次数的话一定不是。
“但以现在的亲密关系质量来评价的话,我应该能称得上是心理学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因为它让我变得更好,并且想要变得更好。我常常将自我作为心理学研究的素材,并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不断实践,去体会去感悟去学习去改变。当我们也在变得更好时,我们讲授的知识也就更有说服力了。我觉得这也是一切关系的终点,你自己成长更多,变得更好,而且自然想要去付出,你享受着好的亲密关系带给你生活的愉悦。这个不是世俗的标准你获得了什么,而是真正内心的充盈和幸福。”
熊老师平时还承担定期的心理咨询工作,她发现,在心理咨询中,最难处理的就是家庭问题,一类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来源就是家庭,还有一类是学生有了较严重心理问题之后家人不但不能提供支持,反而还可能阻碍其进行心理求助。“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生活着,家庭很难改变,不可选择,但是我们可以自我成长和突破,所以如果其他亲密关系包括爱情、友情等建立得好,可以弥补和愈合家庭的那部分缺失。爱情心理学的内容不单只是爱情,其实更倾向于亲密关系的一般原理,所以适用于每个追求爱的人。”
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武汉理工大学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这是湖北省立项建设的示范中心,学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工作。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一名专职教师,熊老师介绍,爱情心理学的专题教学,其实也只是“五位一体”中的一环。
注: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7—2018学年在校本科生(大一至大四)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满意度为87%。
具体来说,“五位一体”首先是课堂教学,武汉理工大学是湖北省第一所将心理健康教育课设为大一学生必修课的“双一流”大学,此外还有涉及爱情、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专题的公共选修课。学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类是学生活动。学校设有校级心理素质拓展协会总会,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指导工作。学校的每个学院都有一名“心理辅导员”,专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工作。每个学院设立一个心理协会,由心理辅导员指导本学院心理协会工作。
熊婕老师表示:“我们开展的活动很丰富,比如每年十月到十一月开展的心灵之路心理健康活动月。由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牵头,组织各个学院开展一系列围绕活动月主题的活动,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保健意识。
心灵之路活动在武汉理工大学已经连续开展了17年,早已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活动覆盖全校3/4的学生。此外还有心理游园会、心理沙龙、心理茶座、心理情景剧大赛等活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加入心理协会学习相关知识,也想要传播正能量,做相关工作的推广和普及。
“五位一体”中的第三类是心理咨询。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天有专人值班,接受学生咨询预约。熊婕老师介绍:“有意思的是,在学校的心理健康课期末考试时,我们设计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回答中心的地址和预约电话,有哪些咨询室。当学生有咨询需求时,他们就会知道通过哪些方式来求助。”
除此之外,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心理咨询服务的存在,中心用发放纪念品的方式吸引眼球。本子、手机壳、饭卡套一类的实用小物品上印有中心的联系方式,时时刻刻让同学们感到:你并不孤独,心理健康中心就在你身边。目前中心有8名专职人员,学生咨询已经排满,一些学生预约时需要排队。此外,中心也聘请了兼职咨询师在中心值班,希望让学生需求能够得到尽快反馈。
第四类是危机干预。当学生需要危机干预时,说明心理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有比较大的生命安全风险。在这方面,学校有专门的工作联动小组。中心建立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当危机初现端倪时,辅导员要第一时间去了解基本情况,然后与负责相应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进行沟通,进行基本心理评估。如果评估结果认为学生需要专业医学诊断,就会由辅导员将学生送往医院,第一时间和家长联系处理后续治疗问题。
第五类是调查研究。“如果我们只是等待问题发生,情况就比较被动。所以我们也会主动出击,进行心理普查,做量表问卷等。同时我们也有一些课题,比如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或学业困难群体调研后形成课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未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打算提升电子信息化水平,预计建设完成后,会对学生心理数据管理和各方联动产生很大助益。另外,未来中心的面积还将扩大,除了进行个体咨询之外,还将开展更多团体咨询。这种形式主要针对有相同心理问题或困扰的学生,每组6~8人,每周进行一次会面,老师会带领学生做一些团体活动,帮助学生成长。
链接:
2017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深入构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研制高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培育建设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特别鸣谢中国大学MOOC为本文提供的帮助。